登陆

我承认我嫉妒了!如果我的学生时代能有这样的好书…

admin 2023-03-19 1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原创 逃妈 东西儿童教育 2022-08-10 发表于美国

大家好,我是逃妈。

今天心潮澎湃地给大家推荐一套书,适合8到80岁,所以不仅推荐给孩子,也非常推荐给你们。

之所以心潮澎湃,是因为,它似乎正好落在我内心深处专门为它而留的一块空置地里,有一种被填补的欣喜和满足。

不过因为太喜爱,反而又有些惶惶不安。

担心没法给你们完全传递我的感受,毕竟这可能是一个大家平时较少关注的话题——天文、宇宙。

你可能说,也不少啊,

这几年咱们国家的航天动作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受瞩目,上两周才和娃一起追了“问天实验舱”的发射呢;还有我们的“中国天眼”FAST,现在已经被世界承认是射电天文学“唯一重要的仪器”了呢!

国际上,天文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前阵子,被韦伯太空望远镜传回来的图像震撼到了,真是让我一眼万年啊!

那太好了,接下来聊的,你肯定特别有共鸣。

不过我猜想,也许还有很多孩子、大人,只是止步于了解新闻信息,感叹科技进步,但还没体会到,这事跟咱们自己的紧密相关性。

你有没有好奇过,韦伯望远镜所传回来的,距离我们几十上百亿光年以外的宇宙,和我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有没想过,《狮子王》动画电影里经典的一幕:老狮子木法沙望着满天繁星,对儿子辛巴说“当你感到孤单时,请记住,那些伟大的先王们正在默默地陪着你,我以后也会的”,其背后有没一定科学道理?

(答案很有意思,我一会儿来揭晓)

从物质层面看,我们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微不足道。

但从认知和精神层面讲,我觉得每个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试图去走进宇宙,了解宇宙。

对宇宙的探索能引起我们极大的好奇心,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憧憬;还能给我们很多很多的感动和震撼。

给大家推荐的这套书全名叫《宇宙全知道》,由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出品,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联合打造,中国天文台校审和翻译。从地球到宇宙的边界,从不同的视角,层层深入地为我们揭开宇宙的奥秘。

这个阵容,可以说是天文科普界的顶配,摆在家里完全可以起到一个“家庭天文馆”的科普 镇宅作用。

看起来是一张张的图片,讲解,但你要知道,这每一页,背后可能就意味着几十亿的研究经费,几十位天文科学家好多年的工作成果。

不过,我想把书的具体介绍放在文章后半部分。

它的好,也许只有在你忙完了工作,孩子也搞定了作业,一起坐在沙发一角,摊开那16开的大开页,沉浸其中时,才能感受得到。

接下来,我更想先和大家聊聊我自己对天文,对宇宙的感觉。

这得从中学时代讲起。

我老家在南方海边的一座小城。90年代初,学校修了一栋科技楼,顶层有个小小的天文台。写这篇文章时,我去搜了一下照片,居然还真让我找到了。

外观看起来有些陈旧,毕竟也快30年了。

但在我上学的年代,绝对是个洋盘事物,足以让市里的其他学校羡慕嫉妒。

更让人羡慕的是,当时我经常晚自习时在那栋楼里上物理竞赛课,恰恰我们的物理老师兼职了天文台的管理员!这就意味着,我们竞赛班十多位同学,有事没事就可以让老师带我们上去观星赏月

我现在都记得,第一次看到头顶那个大圆拱自动转向,天窗缓缓打开,我们排着队轮流在望远镜里看月亮的场景。

虽然已经无数次在科普书籍、杂志看过,但那一眼,是那么真切,又那么神秘。

小小的种子就算是种下了吧。

物理竞赛班老师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文迷,以“天体物理学”的名义,给我们超纲地讲了很多相关知识,还把他收藏的一些书籍也带到天文台,供我们翻阅。

我对很多宇宙概念的认知,物质、能量、大爆炸、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时空曲率、塌陷、星云、星团…….就是在那段时间刷上了薄薄的一层,有点儿懵懂,但又豁然开朗。

这也是为什么我给所有人,孩子和大人,都推荐《宇宙全知道》的原因。

了解这些知识不需要什么背景,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开始接触,都会有感悟,有收获。

你会发现,世界还是那个世界,生活还是原来的轨迹,但你看待它的角度、心境却不一样了。宇宙的浩瀚让人豁达,曾经困扰你的那些鸡毛蒜皮,就不是什么事;时空的宏大又让人珍惜,无限延展的坐标系里,能在所有的维度相交相遇,得有多大的缘分。

对孩子来说,我觉得还有个特别的意义。TA能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宇宙足够神秘,足够有趣,我们能触达的科学,也足够有吸引力,因而不会沉迷一些庸俗无聊的娱乐、游戏。

当然,中学很忙,好奇和向往,也只能见缝插针进行。

其实高考填志愿时,我还真去查过天文专业的信息,但后来,还是选择了更热门,将来更好找工作的“计算机”。

所以开头我讲,内心有那么一小块地方,是专门为它而留的空置地。不是主业,忙的时候很长时间也想不起来,但每当有闲暇,有困惑,有迷茫时,我会到那里耕作、休息、治愈。

很多东西是因为了解而着迷;宇宙,常常让我一知半解,但依然着迷。

从懵懵的少年,迷到碌碌的中年。

老读者肯定知道,2020,疫情最严重那一年,逃逃在家上网课。为了给青春期大男孩的“居家学习”生活增添色彩,我们鼓励他每天录一个小视频,做成了一个叫“逃逃同学”的视频号。

但你可能没有察觉到,我们暗戳戳地在很多视频话题里,夹带私货地注入了“宇宙”的元素

因为逃逃在我们的影响下,也是个十足的宇宙迷。

我们根据数学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的“戴森球”理论,设想在太阳周围“造”一个利用它做动力源的人造天体。

我们根据人类观测到的,一枚被命名为“奥陌陌”的不明飞行物,做了一期科幻短片,表达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其中用到了卡尔达舍夫文明等级、旅行者金唱片等天文知识点。

我们一起读了很多关于“引力波”的资料,然后逃逃尝试用最简单最好懂的语言,把它讲出来。

如果你读到了这里,我强烈建议你多花2分38秒看看这个视频,它可以回答前面提到的“狮子王”那个问题。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一定会blow your mind,感觉奇妙极了。

“理论上,任何物质的运动都会产生引力波,传播到整个宇宙。

这意味着,

每一次我们笑或哭,我们快乐或痛苦,我们的每一个小故事都被写在这宇宙的涟漪中,穿越整个宇宙,直到宇宙的尽头。

所以下次你在夏夜看星星的时候,你的故事正在被写进引力波,在你消逝后很久很久的一天,那些带着你故事的引力波,会最终来到你正在看着的这些星星上。”

有没有被宇宙的魅力撼到?

关于“引力波”的知识,在《宇宙全知道》这套书里有很好很详细的诠释,大家拿到后可以继续慢慢琢磨:

很多时候,孩子对某些领域的热情,需要那么一个契机,去碰一下,去点燃一下。

《宇宙全知道》,就是我特别想推荐给大家的那把“打火机”。

它是一个家庭天文馆,书中的所有真实图片,统统来自“太空一线”,由国际空间站(ISS)、正在太空“打工”的宇航员、卫星、探测器、月球车、火星车拍摄……

相当于把咱们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天文科学家,对宇宙最新,最全,最美的探索,全部呈现在你和孩子面前。

这些知识,这些见识,也许不能帮我们解决当下的一个个问题,但它能让我们内心丰盈,豁达通透。

我始终相信,一个见识广博,内心丰富的孩子,肯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宇宙全知道》这套书:

VOL.1

你只管去感受宇宙的宏大

灵魂的洗礼、精神的享受,交给科学

《宇宙全知道》由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携手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出品。

全套书超过1400页,囊括了4000多张高清美图,在保证内容应有尽有的同时,也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展现宇宙中各种天体和天文现象的真实面貌。

极致的科学就是极致的浪漫~晃眼一看,还以为是梵高大作。

太阳活动,像不像七彩水晶球?南天极的照片,像不像投影在海平面的巨型唱片?

光欣赏太空美图,我都能钻进书里一整天!

不仅如此,这套书将文字知识、图表和示意图结合,让语言文字更简练、更便于孩子理解。

在这套书里,月球不只是那个用肉眼看黄澄澄,用望远镜看满脸麻子一身死灰色的星球,它也有丰富多彩的一面。科学家通过对多达53张月球图像的合成与渲染,月球因地质活动和撞击形成的月海、高地、裂谷和环形山都清晰可见:

还有这里,银河系的真身,其实更像一张高温下变形的黑胶唱片。是不是很直观地能理解星系盘的形状了?

所谓恒星并不是恒定不动的,太阳也在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看图示,秒懂:

总之就是用各种方法让你明白这些高精尖的宇宙天文知识!

另外,咱们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国内权威天文机构,负责了《宇宙全知道》的翻译、审校。

强大的译者和审校团队,最大限度地保证这套书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乃至科学数据上的准确,落实每张图、每句话是否一一对应,让图书尽可能地严谨,也让文字内容更符合小读者的阅读习惯。

VOL.2

天文学里,与时俱进的知识,

比科普重要

大家知道,在宣传的文字中用“最”是不被允许的,但这套书我夸起来完全0负担,因为人家摆成果、给实例证明,书中就是最新的天文学理论!最新的天文知识!最新的观测设备!

《宇宙全知道》汇集了截止2021年内的全球天文研究成果,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

比如,书中展现了近几年最新发现的天体和天文现象,黑洞、巨引源、伽马射线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发现了爱因斯坦于100多年前预言的引力波,同时“观测”到了中子星合并的天文奇观。

比如,哈勃空间望远镜延迟退休,它的“接任者”韦伯空间望远镜2021年12月25日成功发射:

比如,2021年我国的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着陆,开启了中国火星探索事业的新篇章:

如果你和孩子本来就是天文爱好者,这些最新的信息,正好更新你们的“天文知识库”。

VOL.3

何为宇宙之大?

从地球到红外宇宙,

一张完整的天文知识体系网

一般的天文学科普书大都是一个单册,而知识介绍也是按照天体分类来进行的——如卫星、行星、恒星、星系——像极了简易课本,简单地用知识堆砌,忽略了天文学间的内在联系。诸如月球、火星之类的天体,能有几页的介绍就算不错了。

而这套《宇宙全知道》却用16个分册进行介绍。距离由近及远,视野逐渐放大。

要了解宇宙,首先就要观察宇宙。

作为观察者,我们的观察方式肯定是由简单到复杂,这套书就是以这样的逻辑构筑我们的天文知识体系。

我按照《宇宙全知道》推荐阅读的顺序和大家介绍下每个分册:

- 一 -

从地球遥望星空,开启观星之路

《地球》,我们的家园。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也是孕育出无数生命的“奇迹之星球”。地球有哪些行星的共性,又有哪些独一无二的特点呢?

《星空图鉴:北半球》,从北半球仰望星空,我们将看到浩瀚灿烂的星河,看到那些耳熟能详的星座。

《星空图鉴:南半球》,从南半球仰望星空,浩瀚星河中有很多是我们不太熟悉的星座。你知道在南半球能观测到哪些恒星遗迹吗?

《月球》,距我们最近的天然天体。它是天空中那一轮银盘,是望远镜下一片没有色彩的荒漠,也是影响和塑造地球的重要力量。你是否关注过月球上荒漠、峡谷、山脉和“海洋”等景观呢?

《太阳》,赋予世间万物以生命。然而从宇宙的视角来看,太阳只是一颗又普通又小的恒星。让我们纵观太阳的诞生、演化、活动和灭亡,一睹其灿烂宏大的壮美。

- 二 -

地球的兄弟,人类的探索重点

火星作为和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在全套书中的存在感蛮强~

《火星》上也曾遍布河流与海洋,如今只剩下漫天沙尘。如果人类要在火星上建立定居点,那将是怎样一幅图景呢?

《火星地图:山谷和平原》,火星的早期存在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还有各种地质活动,它们共同塑造了火星的地貌。

《火星地图:火山和撞击坑》,来自宇宙的小行星和彗星不断撞击着火星,对火星的地貌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 三 -

跳出恒星和行星范畴

认识我们在宇宙中的家

将视野打开,来到我们在宇宙中的居处——太阳系和银河系。

《太阳系》是太阳的“统治范围”,是目前我们可以直接探索的区域。太阳系还藏着哪些奥秘呢?

《银河系》是更大尺度的天体结构,小小的太阳系在其中也仅仅是“偏远山区”~

- 四 -

宇宙的方法论:

人类如何观测星空?

物质都会发射出一种电磁波,可以依次分为射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在不同的电磁波段下,我们观测到的宇宙是不一样的。

如果说其他册为我们提供了看宇宙的世界观,那《高能宇宙》《射电宇宙》《红外宇宙》《哈勃的宇宙》这4册就是我们看宇宙的方法论。

《高能宇宙》,在X射线和伽马射线波段下,我们通过相关探测器探测宇宙面貌,捕捉看不见摸不着的高能粒子,寻觅宇宙深处的天体。

《射电宇宙》,在射电波段下,我们用射电望远镜来观测另一部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宇宙、在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宇宙。

《红外宇宙》,在红外线波段下,红外线探测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数据,让我们对宇宙的形成等知识有了更好的认识。

《哈勃的宇宙》,在可见光波段,哈勃空间望远镜都是人类目前(截止到2021年12月25日)精度最高的光学望远镜,极大地拓展了人类肉眼所能观测的范围。本册的大量图片也揭示了哈勃空间望远镜为人类天文事业做出的贡献。

- 五 -

最后,以宏观视角仰观宇宙之大

《宇宙的边界》,揭示了宇宙形成和膨胀的成因,介绍了可观测宇宙和多重宇宙的概念,探讨了宇宙的演化,并对宇宙的探索提出的方向。

《宇宙的演化》,揭示了科学家是如何寻找138亿年前宇宙诞生的痕迹的,也以此分析了宇宙逐渐演化的规律。

这5个范畴看下来,是不是也有了初步认识宇宙之感!?

其实……内容更是精髓!《宇宙全知道》用一种掰开了揉碎了的讲解方式,力求给小读者还原一个既真实、浩瀚,又清晰、明白的宇宙世界,让小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充分汲取书中的养料。

分册内容同样不是平铺直叙,每个知识模块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

▲《月球》分册的目录

搭配各类精细严谨的图示,帮助小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演示图】

【对比图表】

【演变图】

【统计图】

【星座图】

【信息图】

【结构图】

【时间轴】

逃妈叨叨

有人说,天文学能同时让人感到渺小和宏大。

我看完《宇宙全知道》后,深以为然。

恐龙出现在地球上的时候,土星环还没有形成;月球表面的每一道创伤,比整个人类都古老;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在4光年外,所以就算对星空许愿能成真,那也至少要等8年才能实现……

但只要永葆好奇,随时向未知的深处进发。

即使人类在宇宙中渺小得还不如一缕尘埃,依然可以改天换地。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